老牌殺毒廠商瑞星求變:企業級業務成生命線
2013年8月,中國殺毒軟件行業的免費元年已過去5年,“3Q大戰”發生了不到兩年,行業已經完全變了。
中關村中科大廈,老牌殺毒軟件廠商瑞星還在這辦公。瑞星在中科大廈待了10年左右還沒搬走,原因之一是傳聞這里的風水好。中科大廈曾是中關村第一樓,如今在鼎好、海龍等高樓的掩蓋下有被行人忽略的風險。
瑞星在行業的處境和這棟樓有點像:奇虎360(62.99, -0.26, -0.41%)用免費模式成了互聯網安全行業的第一,市值超80億美元。金山盡管過去幾年被邊緣化,但正通過移動互聯網的業務布局試圖重回主流。另一家老牌殺毒廠商江民,已經基本被人遺忘。瑞星的境況不算好,但也沒到最壞:2011年瑞星的業務重心全面轉向企業級產品,在競爭激烈的個人級業務外找到了一條生路。但由于企業級業務的受關注度不如個人級業務,瑞星在業界的受關注度越來越小。
“瑞星鼎盛的時候,一年靠軟件能賣7個億,其中個人級產品占了70%-80%。”8月2日,瑞星市場總監唐威在中科大廈12層的辦公室里這樣說道。唐威2004年加入瑞星,在這棟大樓待了9年。和其他互聯網公司現代化的辦公大樓相比,中科2米高的天花板和逼仄的走廊已經顯得有些落后。走廊整面墻上現在貼著的,還是瑞星安全軟件2010版的長條宣傳海報。
唐威所說的“鼎盛時期”是2006-2008年間,那時國內殺毒軟件都是以單機軟件的形式售賣,也是殺毒軟件賣的最火的年代。也是在那時候,瑞星被傳出了將要上市的消息。2007年,同樣以殺毒起家的金山軟件在港交所掛牌上市。
2008年成了殺毒軟件行業的顛覆年,包括瑞星、江民、金山、卡巴斯基在內的主流廠商都陷入了被動。當年7月,奇虎360宣布退出殺毒軟件,并采取“永久免費”的策略蠶食老牌廠商們的市場份額。“我們當時沒有意識到這種模式的顛覆性,因為看不清楚免費模式要怎么生存。”唐威說。
出乎唐威他們意料的是,360殺毒和360安全衛士此后的市場份額一路上漲,如今已成為國內市場份額最大的安全軟件廠商。更要命的是,安全軟件成了奇虎360在PC端的“產品生命線”,憑借這兩個軟件的渠道能力,奇虎360先后拓展出了瀏覽器、網址導航和搜索等“現金牛”。
2011年3月,個人級業務的頹廢讓瑞星不得不做出“斷腕”之舉:宣布個人級產品永久免費。這一措施是大勢所趨,也是被逼無奈。2008年之后,瑞星的殺毒軟件銷量一路走低,最低迷的時候一天只能夠賣出去1000多套。宣布免費的同時,瑞星把重點轉移到了企業級產品上,重點是政府軍隊、金融、電信企業。
“轉型企業級的重點也是讓公司能夠生存。個人版我們也沒有放棄,2008—2011年我們個人級產品的用戶數量是下降的,免費之后是穩步上升。”根據唐威的說法,瑞星目前企業級產品一年的銷售額在一個億以上,個人級殺毒軟件的用戶數在2000萬左右。
過去5年,瑞星經歷的不僅是業績層面的壓力,還有競爭頹勢帶來的團隊動蕩。2010年左右,瑞星的中高層接連流失。負責市場的副總裁毛一丁在10月離職,差不多同時離職的還有市場總監馬剛。2011年,瑞星CTO劉剛因為身體原因離職,跟隨他離職的還有瑞星的兩位技術骨干。這一輪動蕩直接影響了瑞星當年產品的開發:瑞星殺毒的2011版本發布時間一再推遲,新版的穩定性和用戶體驗也存在明顯問題。
內憂外患讓公司開始效仿對手做點“副業”來賺錢,例如瀏覽器和網址導航。如今,瑞星仍然有一個小團隊在負責網址導航、游戲聯運等業務,但這些業務為公司貢獻的收入并不大。瑞星現在的“生命線”是企業級產品。2010年之后,瑞星為自己確定了三個戰略性的業務方向:
一是企業級安全領域,除了已有獲得的企業級市場外,瑞星的新方向是與云計算結合的虛擬化安全解決方案。瑞星近期與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,合作開發虛擬化解決方案。
二是企業移動安全管理(MBM)系統,瑞星正在開發企業級的MBM的產品,并將此看作瑞星業績的一個新增長點。
三是個人級的移動互聯網產品,瑞星在手機安全團隊之外單獨成立了移動互聯網產品小組。
從市場格局看,瑞星列出的上述三個領域都將面臨勁敵。在企業級市場方面,金山網絡在今年3月將企業版殺毒軟件事業部拆分出來,通過MBO模式成立了 “金山安全系統公司”。這一公司的業務將與瑞星的企業級業務直接沖突。奇虎360也推出了面向企業的免費殺毒軟件。移動互聯網方面,奇虎360的手機安全衛士已經占據了可觀的市場份額,并與“360手機助手”一起在移動端形成了強大的分發能力。金山、騰訊去年以來也一直在手機安全領域發力。目前競爭相對緩和的是企業移動安全管理系統,這也是瑞星最看好的業務新增長點。
“我們的目標是重回第一。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行業格局以及自身的問題。如果說目標都定的是第二、第三,那肯定做不到第二第三。”對于質疑瑞星能否東山再起的質疑,唐威給出了一個略顯模糊的回應。
瑞星這5年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,未來還有希望扭轉局面嗎?可以聽聽唐威這位資深員工的講述:
以下是唐威自述:
曾經輝煌
我從高中時期就對計算機電腦感興趣,那會開始自學,買《計算機報》和《大眾軟件》看,還做剪報。1998年的時候我就是瑞星的用戶了。大學我在首都師范讀的是計算機應用,畢業一年多以后去的瑞星。
我對瑞星的第一次認識是從CIH病毒開始的。這個病毒是90年代后期的病毒,臺灣的學生陳盈豪做的,每年4月26號爆發,特別著名。我的第一臺電腦中這個病毒了,不知道該怎么殺。后來找了懂電腦的人,告訴我去買瑞星來殺,我就買了。那會瑞星的98版是軟盤版的,我印象特別深:軟盤進去,進DOS,一下子全殺干凈了,真棒。后來我一直用瑞星到2004年,后來就給瑞星投了一份簡歷進公司了。
2007、2008年是瑞星最鼎盛的時候,那時候我們靠賣軟件一年賣7個億,其中個人產品比占到70%-80%。2008年奇虎360宣布殺毒軟件免費以后,我們的收入結構開始發生變化。花錢買殺毒軟件的人明顯少了,我們的付費用戶急劇下降。這不僅是我們,包括金山和卡巴斯基等所有的殺毒廠商。
剛開始我們沒有意識到免費這種模式的沖擊力。沒有意識到這種模式怎么生存,當時我們第一個疑惑是,免費的產品要怎么活下去?第二,這個產品肯定不會有特別好的品質。殺毒這個行業靠的是非常好的技術積累,一定得有非常好的技術,而這部分技術積累是需要大量的投入的,不能保持持續投入的情況下,你的技術就會落后,落后了以后,產品就不會好。
但是市場顯示出來的結果確實出乎我們的意料。2010年,免費模式的影響就比較大了。瑞星個人殺毒最多的時候裝機量超過8000萬。到了2010年,最低的時候每天也就1000多套的新注冊用戶。1000套乘以300天,一年就是30萬用戶,這個數字對于我們之前的量來說太少了。
2011年我們宣布個人級產品免費。以前我們能做到7個億,靠的是龐大的渠道銷售模式。免費以后,全國的代理商都接受不了的。為了安撫代理商,我們損失了大幾千萬。當時就是給個人級產品的渠道商退貨、換貨。
周鴻祎給所有人上了一課,不再從用戶直接收費了,變了一個收費方式。這種方式我們后來也看到了、明白了。
宣布個人級產品免費的同時,我們把公司重點轉移到了企業級業務。當然這個調整也是為了讓公司能夠生存。個人版我們也沒有放棄。2008—2011年我們的個人用戶數量是下降的。但是從2011年3月免費開始,到現在我們的個人用戶數都是在穩步增長的,現在是2000萬左右的規模。
人員流失陣痛
我們人最多的時候是2008年—2011年左右,差不多600人。現在是500人左右,多也沒多多少,少也沒少多少。2010年左右,我們走的中高層比較多,首先市場這塊,毛一丁毛總因為身體原因走了。差不多的時候,市場總監馬剛也走了。重點是研發這塊,我們那會的流失量不小。研發總經理劉剛走了,自己創業去了。然后是反病毒的兩個大拿也走了。他們追隨劉剛,現在跟他一塊兒做一個安全產品。
那時候人員變動比較大,但是公司內部集體的情緒倒也沒有悲觀。我印象中應該是2010年年初,王老板(指瑞星董事長王莘)下了一個命令,下了一個指導性的東西,讓大家不要去看別人,專心就做好自己的產品和技術。那會兒公司集體的氛圍其實還可以。我在這都待了9年了,我們的待遇不是最好的,但是它仍然有一個能讓很多人成為老員工、成為資深老員工的這么一種力量,這個確實是。
當然人員流失的影響會有,2010年發的2011版產品不大好。因為劉剛走了,產品經理半路換人,導致這款產品的在用戶體驗、穩定性方面都有一些明顯問題。免費前我們聲音比較大,因為不管是產品、市場方面投入是比較大的。
免費以后,我們主要把市場的投入給削減了,但是產品這塊沒有削減。我們集中在干兩件事:第一重新組建了個人版的產品的研發團隊;第二是加強了企業版的研發力量,包括也進行了相應的一些調整。我們以前其實沒有特別重視企業級業務,現在一邊是企業、一邊是個人,等于說同時走。
后來我們也招了一些人,但當時可能不太滿意。因為瑞星是殺毒圈里的黃埔軍校,現在金山、江民、360和國外的一些廠商里,都能看到瑞星的人。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再想從外邊直接招特別高水平的人很難。所以招人的同時我們用“傳幫帶”的方式在內部培訓新人,就是經驗非常老、非常好的工程師去帶這些新人。我們后來也把開發和研究的團隊給分開,因為做安全這個東西如果沒有專門從事研究的團隊,產品、技術是不會好的。
2011年”3Q大戰“的時候,我們內部的指示是不參與任何口水戰。以前乃至現在我對這種口水仗都是不屑的態度,我覺得做好自己的就行了,但現在互聯網的狀況下,你缺席、你沒有聲音可能就被邊緣化了。我們現在仍然抱有重回第一的目標。當具有這種實力的時候我們的話語權可能就會有了,現在起碼不是時候。
重回第一的目標
瑞星從2011年開始,在企業級這一塊不斷發力。瑞星現在是國內比較完整的企業安全的解決方案廠商。我們去年發布的”瑞星內網終端安全管理系統“是針對中小型企業的一個較為完整的解決方案。它的功能包括審計、準入、資產等。它不是單純的殺毒軟件,因為企業級這塊的問題非常復雜,絕對不是說殺毒就可以解決的。
還有我們的導線式防毒墻、網絡安全預警系統、上網行為管理系統產品,這些都是硬件產品。現在企業級收入一年大概是一億以上。瑞星之前的客戶主要構成是黨政軍,但是從近一年多以來,我們也是在不斷地開展非黨政軍的用戶。舉幾個例子,最近比如說澳洲聯邦銀行、杭州銀行,在金融、電信、能源這三塊我們現在開辟的比較多。今年有一個特別大的教育領域的單子,現在正在做。
另外一方面,企業級在不斷尋求跟一些頂尖的優秀廠商合作,比如最近和華為共同開發虛擬化解決方案。為什么要這么做呢?企業信息安全跟個人信息安全真的是完全不一樣的,很少有一個廠商能夠做一個真正的完整解決方案,都是在某一領域的相對完整。我剛才說的瑞星已有的這些產品其實這還不夠,遠遠不夠。
重回第一不是我們現在還抱有的想法,而是目標。怎么樣重回第一呢?瑞星的基因就是安全,我們的主線是安全,如何做到第一、如何做好安全?這個市場必須細分。細分到什么程度呢?我們現在有三條線:
首先企業級市場仍然是一大塊。尤其是”棱鏡門“爆發以后,全世界的人都意識到企業信息安全的問題超乎所有人的想象。瑞星做企業級做十多年了,遇到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教育用戶永遠只影響一小部分人。企業他沒有這個安全意識,斯諾登這個事是特別好的導火索,引起大家的重視。
以后在企業級層面,除了現有的這些產品和客戶外,瑞星會開發新的產品,虛擬化解決方案就是最重要的一個。移動互聯網背景下,用云服務的企業非常多,但是云的安全這塊做的很少。我們在做的一個產品線就是虛擬化的這種解決方案,這個是針對云應用,跟云、虛擬化是分不開的,可能今年年底就會推出第一個版本。
第二條線是企業移動安全管理系統(MBM),我們正在做一個企業級的MBM的產品。這將會是瑞星業績的一個新增長點。現在非常流行的辦公模式是BYOD(BringYourOwnDevice),就是拿著自己的設備去辦公,這是的MBM簡單的理解。這種模式最大的有點是節省成本,符合用戶習慣。缺點是企業很難有效地管理,最大的隱患就是信息泄漏問題,比如說我的電腦丟了怎么辦,手機丟了怎么辦?
另外一塊,隨著這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,很多的應用都在移動化,比如說金融服務,政府的一些應用,甚至是軍隊的一些應用,都在移動化。這塊存在的安全問題非常多。比如每個企業都有無線網,但是每個企業的無線網都做了哪些安全的防范呢?最多就是給無線WIFI設一個密碼,這跟沒做一樣。在黑客面前設密碼和不設密碼是沒有什么區別的。
真正移動互聯網給企業帶來的威脅大概有五點:人員身份審核、移動設備的管理,網絡安全、數據安全、應用安全。這五點每一點都要去做到安全,也是目前我們在做的。我們看到這塊對于企業的威脅是最大的,絕對突破了傳統的企業信息安全的概念。而這塊現在又基本上沒有人在做的,國內很少,國外倒是有一些。
第三條線個人級的移動互聯網產品這塊,我們最先做的是手機安全軟件,現在我們還會做一些其他方面的這種移動互聯網產品。移動這塊瑞星現在有專門配備20人左右的團隊。說實話我們錯過了一些機會,之前由于移動互聯網的商業模式不是特別明朗,我們的重點投入都放在了企業和個人殺毒產品的研發。我們其實在2006年就有了瑞星的手機殺毒軟件,那時是針對塞班和windows mobile系統的。
實際上手機病毒這個概念在那會兒就是純炒作的概念,實驗室性質非常強,很難有一個病毒去普及。移動互聯網到中國也就三四年的時間,大家開始關注移動互聯網的安全問題。現在也不算完全的晚,我們現在又開始加大了這塊的投入力度。
目前的情況是,塞班當然我們已經放棄了,windows mobile那個產品也徹底砍掉了。當前我們的ios端的安全產品基本也停止開發,因為ios端沒什么安全問題。我們現在主要集中精力做安卓,有一個產品叫瑞星手機安全軟件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廚子,我們的目標一定是重回第一。如果說目標都給自己定上第二、第三,那肯定做不了第二、第三。我們清楚地認識到現在整個行業以及自身的問題,而不是拍腦袋喊口號要重回第一。
- 上一篇:電話營銷讓人不勝其煩 運營商稱“沒辦法” 2015/8/3
- 下一篇:強化多功能應用 手機銀行進入普及期 2012/5/21